佛教寺庙

广州海幢寺

2015
05/25
22:24
评论
海幢寺海幢寺

  海幢寺始建于南汉时期(公元907年~971年),迄今有一千多年历史,是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的寺院。它以寺貌庄严、殿宇雄伟、高僧辈出面(而)闻名于世,被誉为广州市“五大丛林”之一。

  据史料记载:本寺南汉时期为千秋寺。后来由于历史原因,被废为民居。明朝末年,为富绅郭龙岳的园地。时有光牟、池月二位法师,向郭氏募得此园,建造寺院,并依《华严经》经文中“海幢比丘潜心修习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成佛”之意,以海幢比丘的名字,取名海幢寺。

  清初有曹洞宗第三十三祖空隐大师主持此寺,天然大师(三十四祖)、阿字大师(三十五祖)先后在此住(主)持弘法。永历皇帝旧臣金堡,也在此出家,法号今释,又名澹归。当时阿字和尚得到平南王尚可喜的支持,购地扩建寺院。在康熙期间寺院不断扩建,最鼎盛时期,住僧众逾百。寺院规模宏大,全寺范围,北至珠江之滨,东及前进大街;南沿万松岭(今红十字会医院、南武中学一带)。清代海幢寺全盛时,既是弘扬佛法之所,也是广州市民游春胜地之一。

  清光绪初年,海幢寺日渐式微,东北旷地也变为民居。至清末民初,由于战乱,文物古迹遭严重破坏,除大雄宝殿、天王殿、塔殿外,其余殿宇多被拆毁。民国十七年(1928年),海幢寺被没收并辟为“河南公园”。民国二十二年九月(1933年),又改名为“海幢公园”。然而,海幢寺院宗教活动一直没有停止。解放后,在十年文革的活劫中,海幢寺再次遭到严重的破坏。

  一九九三年,根据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,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复海幢寺为宗教活动场所,并被确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。海幢寺在终止宗教活动三十年后又重获新生。寺院恭请德高望重的新成法师出任本寺住持。新成大和尚接管本寺之后,发(决)心为重兴海幢寺而劳苦奔波,在短短几年之内,就修复大雄宝殿、塔殿,并重建天王殿、藏经阁、念佛堂、及七层僧寮,重塑三宝大佛及四大天王金身,使海幢寺重现大丛林的气派。

  一九九三年以后,由于历史原因,海幢寺与海幢公园同园,海幢寺只占园中西侧,因而失去佛教寺院应有的对称和平衡,也给寺院的管理造成很大的困难。经新成大和尚及市、区各界人士多年不懈努力,终于在二00六年七月一日,经广州市、海珠区人民政府年批准将公园归为海幢寺管理使用,使历经百年沧桑的海幢寺恢复历史本来面目,迈进了历史上又一兴盛时期,功德无量。

  本寺以佛法,为修持宗旨;以丛林清规,为管理法规;以慈善救济,回报众生;以佛法教化,创建和谐社会。

  地址:广州市海珠区南华中路188号

  开放时间:上午7:00—下午5:00 

  电话:020—34376882 

 

关键词:

关注我们

  • 邮箱1480809595@qq.com
  • 微信佛商网订阅号:foshang1080
二维码扫码关注“佛商网”官方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