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寺庙

峨眉山卧云庵

2015
05/25
18:50
评论
卧云庵卧云庵

  卧云庵,位于四川省峨眉山海拔三千零六十五米绝顶之处,因其位处摄身岩畔,白云上涌,寺如卧云,故得此名。卧云庵现为中国海拔最高的汉传佛教寺庙。

  庵始建于唐代,诗人贾岛有《送卧云庵僧》一诗可证。诗中道:“下观白云时,山房盖树皮。垂枝松落子,侧顶鹤听棋。”写出了初期卧云庵以木皮为瓦的特色。宋代卧云庵依旧,有范成大“峰顶卧云庵”诗句为据。明嘉靖时性天和尚重建,因风高雪重,以锡瓦覆盖屋顶;又因其坐落在波涛云海的“银色世界”之上,故又称“银顶”,为金顶名胜之一。后被火焚毁。明代状元杨升庵对此情有独钟,特作诗道:“峰顶散朝阳,凭高眺渺茫。山岚银色界,宝气白毫光。”诗题便名《卧云庵》。明人舒其志《宿卧云庵》诗道:“岩下云飞岩上突宿,傍岩处处云相续。先生清梦不知疲,门外白云封板屋。”最是切景。当时庵内供奉文殊、普贤、观音像,尚保留古印度风格,或作“虬髯”,或“头陀而髯”。到明末,庵毁,像也不存。

  清康熙初年,可闻和尚再建,其法嗣照圆和照玉、照端、照元“负石运米二十年”,方告成功。照圆四人也被称为“卧云四友”。庵建成后,康熙皇帝赐诗道∶“何处问津梁,行行到上方。天香飘广殿,山气宿空廊。”算是褒奖。后又遭两次火灾,清代重建则改为铁瓦作盖。一九五八年,“大炼钢铁”,庵上所盖铁瓦全部被拆下运往重庆钢铁公司冶化。

  现存卧云庵已是清末建筑,建筑占地面积达一千六百平方米,为全木结构重楼(正殿为三重楼)悬山顶四合院式寺庙建筑,由弥勒殿、观音殿、玉佛殿及厢房组成。庵内外匾联众多,其中“卧云庵”门匾和“地阔峨眉晚,山高岘首春。”门联是著名画家吴作人的墨宝。

  庵旁为井络泉,从前泉水可供千人饮用,后干涸,据说僧人为之诵经后,泉水又流淌出来。清代有位德坚和尚曾写有《井络泉》一诗:

  “蒙蒙雨润空山夕,浩浩泉声走白石。流向人间大有功,从教万物沾膏泽。”

  进入山门,来到观音殿,虽然峨眉山并不是观音菩萨的道场,但在这最高的汉传佛教寺院,在云中的观音还是会给人一种神秘感。步过观音殿,就到了玉佛殿。殿内有玉佛一尊,高约1.2米,1989年7月缅甸佛教徒赠送。看着这尊玉佛,通体温润,顿时让人倍感亲切。

  从殿里出来,到了著名的小睹光台,看着眼前的云海,简直是美不胜收。石壁下不断涌来白花花的云浪,它们前呼后拥,你追我赶,争先恐后,一浪高过一浪,一浪猛过一浪,既有水平方向的涡漩,也有垂直方向的翻腾,呈现出“乱石穿空,卷起千堆雪”之势。远处山峰犹如座座孤岛,只现出青葱的峰巅。不知是谁在吟诵着 “峨眉高,高插天,百二十里烟云连”的诗句,突然就有了飘飘欲仙的感觉。等到清晨的时候,来到小睹光台观赏峨眉山的日出,清晨的薄雾总会涤荡了我们的心灵,使人心旷神怡。当红日从东方升起,把云海都染成金色,大自然的伟大都展现在人们的面前。

  一刹那间,有一种恍如隔世、置身画中的感觉,红尘中的所有喧嚣都成了很久以前的故事,生活中诸般困顿、不如意,也如这空濛的晓雾一般,轻轻地荡了开去。倚在栏上,整个人不由地痴了。

  人在卧云庵,感受着云中漫步的滋味,再听着缈缈佛音,心中自然就会忘却所有的烦恼,心中被静谧、安详所充溢着,仿佛置身世外桃源。这样的寺庙建在这样的山中,比起一般城市里的寺院少了一分喧哗,多了一分宁静与安详。这就是卧云庵,身在云端,心向佛,志存高远,修行悟道之佳处。

相关推荐

壤塘棒托寺
壤塘棒托寺2015-05-25
壤塘藏哇寺
壤塘藏哇寺2015-05-25
若尔盖达扎寺
阿坝格尔登寺
阿坝朗措玛寺
红原查理寺
红原查理寺2015-05-25

关注我们

  • 邮箱1480809595@qq.com
  • 微信佛商网订阅号:foshang1080
二维码扫码关注“佛商网”官方微信